百年川大 卓越設計

◀返回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十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召开
2018-05-12

转自 四川在线 微信公众号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钟帆 实习生 罗秋月)5月10-13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四川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广州大学承办的“第264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十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召开。40余位院士以及8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事防震减灾工程研究、教学、设计、生产、施工的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以“纪念“512”汶川地震十周年,总结防震减灾新技术、新进展、新应用”为主题,邀请了9位院士和33位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以及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教授为代表的工程防震减灾领域的知名学者做了42场特邀报告。论坛暨学术研讨会将围绕地震动特性、地震震害调查与分析、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结构减震控制、地震应急救灾和恢复重建等方向,讨论防震减灾的创新理论和实践应用,将成为防震减灾领域学术界、产业界、管理层的工程科技人员的交流平台,为我国工程结构与基础设施防震减灾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中,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的谢礼立院士就我国防震减灾70年的成绩、教训和前景做了报告。他提到,地震灾害严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全国有30个省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而作为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地震灾害是完全可以减轻甚至避免的。总结百年来世界各国地震的经验教训,他认为,应对地震灾害最有效的启示是土木工程方法和措施。他指出,防震减灾的根本目的一是要减轻灾害,二是要搞清机理,最终的目标是建设具有自康复能力的韧性城镇和重现土木工程损伤过程。

据悉,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第一时间全力、全面、全程参与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为灾区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社会援助和伤员康复服务。5年前,全球首个“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也在川大成立,为推动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在后续的玉树、芦山、阿坝九寨地震等的抗震救灾中,川大组建了由土木、水利、公卫、心理、康复、社会管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赴灾区开展专业服务和培训,积极参与灾区灾后重建规划与建设。在新进公布的四川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中,“深地岩体力学与地下水利工程”、“综合灾害科学与管理”分别入选重点建设争创世界一流学科和超前部署聚焦未来新领域学科规划。

 

◀返回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十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召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