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川大 卓越設計

◀返回
唐柳:我国精准扶贫的“西藏实践”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2018-11-12

11月3日,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南京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联合主办,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承办,以“边疆治理:西藏发展、稳定与生态建设”为主题的第二届“藏秦·喜马拉雅论坛”在西藏民族大学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国防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24所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西藏自治区党委党校、海南亚太观察研究院、察哈尔学会等12家机构和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学者为服务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建言献策。论坛邀请西藏精准扶贫基础研究和规划课题负责人、四川大学唐柳教授作了题为《贫困场域的重构——西藏精准扶贫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旨演讲,与会专家和论坛主办方高度评价该研究成果,新华社11月3日发布的新闻稿重点披露了唐柳教授的学术观点。

唐柳教授在主旨演讲中指出,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 70%,是世界上率先完成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西藏是全国唯一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精准扶贫工作,2013-2017年,5年来西藏贫困人口数量由86万下降到33万,贫困发生率由32.33%下降到12.4%,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对全国减贫的贡献巨大。西藏的贫困问题具有自然环境的严酷性、历史条件的复杂性、社会发展的滞后性和人群惯习的特殊性,收入性、素质性、能力性、资源性、区域性贫困特征显著,致贫原因复杂。改变贫困场域中贫困人口的各类资本劣势,打破贫困锁定,重塑贫困人口的惯习,促进贫困人口发展,是反贫困的基本理论遵循。我国精准扶贫的“西藏实践”,体现了我国反贫困的“三大共识”:一是体现了“发展导向”,即以经济发展和贫困对象能力提升为中心,确保贫困对象有效攫取各类发展资本;二是体现了“赋权提升”,即通过公共权力的嵌入,充分保障贫困对象群体性参与式发展和权益获取;三是体现了“共融发展”,即将贫困对象个体的发展与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结合,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精准扶贫的“西藏实践”,具有科学精准普适性价值国家治理能力提升“三大特征”,充分体现了精准多维的科学决策,多元共治的持续发展,普世共济的包容共享,国家承诺的治理效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科学精准,表现为贫困人口进入和退出的精准。西藏通过建立数据库和贫困重要度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市(地)、县(区)、乡村的贫困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和排序,明晰贫困的空间特征,通过由贫困区域到贫困市(地)、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的层层定量识别,确保了扶贫资源由政府普惠性分配转向精准有效投放。采取独立的第三方贫困退出评估,形成分级负责、层层把关的问题核实和质量管控机制,统筹制定“点面兼顾,关注死角”的抽样方法,走村入户核定贫困发生率、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脱贫户收入来源和营养摄入等关键指标实现程度,评估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加强贫困户退出后的持续监督,确保了由脱贫退出由贫困户到贫困村、贫困县、贫困区域的层层递进,不落下一人。

普适性价值,表现为对贫困对象关怀范围的最大化和平等性。精准扶贫的“西藏实践”,体现了对包括人口较少民族在内的西藏各民族的关怀范围的最大化,无论是结对帮扶、定点扶贫、对口援藏支持,还是延伸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极高海拔地区群众生态搬迁,都体现了包容、和谐的普适性价值,最大程度地体现了贫困地区的共享性发展。同时,西藏在扶贫过程中妥善处理各类人群的基本利益诉求,不仅满足了贫困人口对物质的需求,而且更加关切人们对精神家园的向往,体现了关怀的平等性,形成了多层次、普适性的扩展活动。

国家治理能力提升,表现为贫困治理的多元化。精准扶贫的“西藏实践”,体现了保障式扶贫、统筹式扶贫、内源性扶贫、精神性扶贫的多元治理。西藏系统实施了“十项提升”民生工程,统筹推进了边境小康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有一项“造血式”扶贫产业,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和就业援助,关注深层次精神扶贫扶智,激发群众脱贫的主体意识和致富热情。通过政府主导的基础普惠与预防性保障,多层次、全领域、多主体协调推进脱贫,贫困对象积极参与和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培育全域、全面、全程文明的精神动力,实现了扶贫由政策性、动员式、运动化向制度性、规范性、法制化方向发展,由完全的政府主导向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和受益群体参加转变,扶贫治理转向国家、市场和各方共同参与。

▲第二届“藏秦·喜马拉雅论坛”现场

  

▲四川大学唐柳教授主题演讲现场

 
   

▲来自全国24所高校和12家机构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合影

“藏秦·喜马拉雅论坛”基于边疆治理,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社会治理、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开放发展等方面进行多学科交流与探讨,大会以鲜明的主题和浓郁的民族气质、西藏风格,吸引了国内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献计献策,为我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论坛结束后,主办方将编辑出版《边疆治理:西藏发展、稳定与生态建设》一书,并在《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西藏民族大学学报》设立专栏刊发论坛成果,扩大学术成果影响力。

 

(供稿:杨思)

新华网《“藏秦·喜马拉雅论坛”召开 聚焦西藏开放发展与稳定》

新闻链接:http://www.sn.xinhuanet.com/2018-11/03/c_1123658483.htm

◀返回
唐柳:我国精准扶贫的“西藏实践”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Top